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 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图文)
2021-10-06 19:17:41 作者 : user12 浏览 : 次 评论
教师函〔20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联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兼顾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方健全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和全员培训制度,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队伍。创新培训方式,重点支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和培训者等的能力素质提升。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高,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数量基本充足,校企共建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基本健全。
(三)实施原则
1.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重点支撑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
2.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关键环节改革,优化培训内容,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设置创新项目。改进培训形式,探索成果转化机制,持续强化返岗实践运用成效。
3.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根据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求,教师、管理者和培训者不同群体需要,精准分析培训需求,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加强过程管理与诊断改进。
4.分级实施,示范引领。坚持和完善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培训质量与效益。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完善教师培训内容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铸魂育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2.对接新标准更新知识技能。对接新专业目录、新专业内涵,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需求,把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证书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等纳入教师培训必修模块,提升教师落实育训并举的能力。
3.强化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师的理念转变、知识更新、技能提升,提高教师参与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组织参与结构化模块式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心理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内容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材开发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健全教师精准培训机制
4.创新教师培训形式。精准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综合采取线下混合研修、在线培训、结对学习、跟岗研修、顶岗研修、访学研修、返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方案,建立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
5.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教师到行业企业深度实践,注重提升“双师”素养。推进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探索跨区域联合组织实施培训,推动东西部结对帮扶、区域间资源共享、经验交流。
(三)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6.打造高水平教师培训基地。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认定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学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7.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培训者团队。加大培训者团队培训力度,提升培训队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聘请技术能手、职教专家和行业企业高水平人员参与教师培训工作,打造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专家队伍。培训基地要加强相应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投入,组建专业化培训团队。
8.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开发一批教师培训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产业导师资源库。完善现有信息管理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培训资源平台,推动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等的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四)强化日常管理和考核
9.强化监督管理。各省级教育部门要依托相关管理机构,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对培训工作进行全程管理。成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定期组织开展质量监测、视导调研和跟踪问效。“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各省份“计划”执行情况开展视导。
10.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各省级教育部门要积极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采取专家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网络监测评估、学员匿名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机构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分配、任务调整的重要参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规划
教育部负责“计划”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年度任务部署和绩效评价,优化工作推进相关制度。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执行进度,每年根据事业发展和培训需求,制定本地区年度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跟踪问效。
(二)建优培训体系,强化分工协作
健全完善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培训者的示范性培训等,省、市、县和学校在国家的示范引领下,重点支持开展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等的培训和校企合作,强化校本研修,实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全员覆盖。
(三)优化投入结构,严格使用管理
各地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经费按时拨付。经费投入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导向。各省级教育部门、培训机构要参照国家关于培训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及《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界定经费开支范围,规范拨付流程,加强经费使用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制定本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四五”实施规划并报教育部备案。同时,每年12月底前制定次年实施方案并报教育部备案。
附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指导方案
教育部 财政部
2021年7月29日
附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指导方案
一、“三教”改革研修
1.课程实施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岗位辅导等形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课程思政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案编写与实施、新型活页式与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与使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实训实习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等。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项目实操等形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制度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应用、在线教学组织实施和平台使用、混合式教学组织实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AI(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
3.1+X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遴选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采取联合研发、合作培训、岗位实践等方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职业技能证书与专业课程融合,模块化教学方式方法,职业技能考核与培养课程考核评价等。
4.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特别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专任教师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研修、专题研修和德育研学等形式,分阶段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编写思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中职数学等7门公共基础课,高职英语、信息技术等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教案、教学案例开发设计等。
5.访学研修。遴选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到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优质学校、学术和科研机构及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学,采取结对学习、联合教研、专项指导、顶岗研修等方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课程开发与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教科研方法等。
二、名师名校长培育
6.名校长(书记)培育。遴选职业院校校长(书记)参加培训,通过集中研修、跟岗研修、考察交流、在线研讨、返岗实践等方式进行培育,内容主要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政策、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院校治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组织领导与实施、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等。
7.名师(名匠)团队培育。遴选职业院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或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专兼职)组建“双师型”名师(名匠)工作室或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通过定期团队研修、项目研究、行动学习等方式,进行为期3年的分阶段研修。“双师型”名师(名匠)工作室研修内容主要包括模块化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教学资源研发、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研修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技能传承、积累与开发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等。
8.培训者团队建设。面向全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师资培训基地骨干培训教师、培训管理人员,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培训管理团队。通过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阶段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基地建设、需求分析方法、模块化培训课程设计、绩效考核评估等。
三、校企双向交流
9.教师企业实践。选派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到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采用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顶岗、参与研发项目、兼职任职等方式,开展企业跟岗实践,可分阶段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10.产业导师特聘。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工作。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承担教学工作,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全面安排和部署“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计划》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您谈谈《计划》出台的背景
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对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2020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省广大教师寄语,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这对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启动实施“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二、请您介绍《计划》的起草过程
答: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前期组织《计划》研制组深入部分职业院校,通过座谈会形式,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分别开展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专家调研会;通过线上等形式,深度访谈专家学者,听取意见建议。二是总结实施经验。组织全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专家组对“十三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情况及承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询导,梳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效和问题,结合专题调研结果,研究制订《计划》和指导方案。三是征求各方意见。广泛听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院校负责人、教师代表、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在充分借鉴基层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正式颁布实施《计划》。
三、请您介绍《计划》的主要内容
答:《计划》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总体要求。对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聚焦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把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教师企业实践等作为重点内容。二是重点任务。在培训内容方面,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聚焦1+X证书制度和企业实践,同时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培训体系方面,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方面,打造高水平教师培训机构,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在监督考核评价方面,定期组织开展质量监测、视导调研和跟踪问效,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实施过程及成效的绩效考核。三是保障措施。明确国家、省、市、县、校级培训重点,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地方责任。明确经费使用要求,强化地方支出,加强经费保障。要求地方制定“十四五”时期实施规划,每年按要求报送年度实施方案。
四、请您谈谈“十四五”时期《计划》有哪些创新?
答:《计划》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推出课程实施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1+X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访学研修等五大举措,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二是校企双向交流,深化产教融合。一方面选派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到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采用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顶岗、参与研发项目、兼职任职等方式,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一方面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工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工作的常态化机制。
三是启动“双名”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开展名师、名匠团队培育、名校长、书记培育、培训者团队建设,通过示范引领、重点推进、以点带面,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对提高《计划》实施质量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计划》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年度任务部署和绩效评价,优化工作推进相关制度。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本地区年度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跟踪问效。
二是明确各级任务。进一步明确国家、省、市(区)、县、校各级主要任务。国家级培训主要面向专业带头人、名师校长(书记)和培训者,省级培训主要面向骨干教师、小众专业专任教师,市(区)县培训主要面向中职院校教师,校本研修主要面向高职院校教师。
三是完善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资金渠道对《计划》实施予以支持,各地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经费按时拨付。经费投入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导向。严格界定经费开支范围,规范拨付流程,加强经费使用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是开展督查评估。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采取专家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网络监测评估、学员匿名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机构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分配、任务调整的重要参考。
来源:教育部
JYPC考试认证中心,由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于1999年投资创办。它是国内目前较权威的第三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已从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长达20年之久。职业素养,从少儿抓起。为更好地发挥JYPC考试认证中心的影响力,提升少年儿童职业兴趣,发掘少年儿童特长与潜能,帮助学校和家长规划孩子的职业生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筹备,少儿考级系列网站已全部建成。。
官网地址:
职业技能考试网:www.zgks.org。
少儿考级网: www.sekjw.com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联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兼顾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方健全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和全员培训制度,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队伍。创新培训方式,重点支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和培训者等的能力素质提升。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高,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数量基本充足,校企共建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基本健全。
(三)实施原则
1.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重点支撑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
2.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全面推进教师培训关键环节改革,优化培训内容,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设置创新项目。改进培训形式,探索成果转化机制,持续强化返岗实践运用成效。
3.分层分类,精准施策。根据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求,教师、管理者和培训者不同群体需要,精准分析培训需求,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加强过程管理与诊断改进。
4.分级实施,示范引领。坚持和完善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培训质量与效益。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完善教师培训内容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铸魂育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2.对接新标准更新知识技能。对接新专业目录、新专业内涵,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需求,把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证书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等纳入教师培训必修模块,提升教师落实育训并举的能力。
3.强化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师的理念转变、知识更新、技能提升,提高教师参与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组织参与结构化模块式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心理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内容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材开发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健全教师精准培训机制
4.创新教师培训形式。精准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综合采取线下混合研修、在线培训、结对学习、跟岗研修、顶岗研修、访学研修、返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方案,建立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
5.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教师到行业企业深度实践,注重提升“双师”素养。推进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探索跨区域联合组织实施培训,推动东西部结对帮扶、区域间资源共享、经验交流。
(三)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6.打造高水平教师培训基地。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认定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学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7.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培训者团队。加大培训者团队培训力度,提升培训队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聘请技术能手、职教专家和行业企业高水平人员参与教师培训工作,打造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专家队伍。培训基地要加强相应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投入,组建专业化培训团队。
8.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开发一批教师培训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产业导师资源库。完善现有信息管理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培训资源平台,推动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等的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四)强化日常管理和考核
9.强化监督管理。各省级教育部门要依托相关管理机构,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对培训工作进行全程管理。成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定期组织开展质量监测、视导调研和跟踪问效。“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各省份“计划”执行情况开展视导。
10.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各省级教育部门要积极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采取专家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网络监测评估、学员匿名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机构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分配、任务调整的重要参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规划
教育部负责“计划”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年度任务部署和绩效评价,优化工作推进相关制度。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执行进度,每年根据事业发展和培训需求,制定本地区年度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跟踪问效。
(二)建优培训体系,强化分工协作
健全完善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培训者的示范性培训等,省、市、县和学校在国家的示范引领下,重点支持开展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等的培训和校企合作,强化校本研修,实现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全员覆盖。
(三)优化投入结构,严格使用管理
各地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经费按时拨付。经费投入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导向。各省级教育部门、培训机构要参照国家关于培训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及《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界定经费开支范围,规范拨付流程,加强经费使用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制定本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四五”实施规划并报教育部备案。同时,每年12月底前制定次年实施方案并报教育部备案。
附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指导方案
教育部 财政部
2021年7月29日
附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指导方案
一、“三教”改革研修
1.课程实施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岗位辅导等形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课程思政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案编写与实施、新型活页式与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与使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实训实习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等。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骨干教师,采取集中研修、项目实操等形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信息化制度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应用、在线教学组织实施和平台使用、混合式教学组织实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AI(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
3.1+X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遴选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采取联合研发、合作培训、岗位实践等方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职业(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职业技能证书与专业课程融合,模块化教学方式方法,职业技能考核与培养课程考核评价等。
4.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面向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特别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专任教师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研修、专题研修和德育研学等形式,分阶段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编写思路、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中职数学等7门公共基础课,高职英语、信息技术等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教案、教学案例开发设计等。
5.访学研修。遴选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到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优质学校、学术和科研机构及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学,采取结对学习、联合教研、专项指导、顶岗研修等方式,分阶段开展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课程开发与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教科研方法等。
二、名师名校长培育
6.名校长(书记)培育。遴选职业院校校长(书记)参加培训,通过集中研修、跟岗研修、考察交流、在线研讨、返岗实践等方式进行培育,内容主要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政策、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院校治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组织领导与实施、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等。
7.名师(名匠)团队培育。遴选职业院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或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专兼职)组建“双师型”名师(名匠)工作室或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通过定期团队研修、项目研究、行动学习等方式,进行为期3年的分阶段研修。“双师型”名师(名匠)工作室研修内容主要包括模块化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教学资源研发、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研修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技能传承、积累与开发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等。
8.培训者团队建设。面向全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师资培训基地骨干培训教师、培训管理人员,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培训管理团队。通过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阶段研修。研修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基地建设、需求分析方法、模块化培训课程设计、绩效考核评估等。
三、校企双向交流
9.教师企业实践。选派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到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采用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顶岗、参与研发项目、兼职任职等方式,开展企业跟岗实践,可分阶段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10.产业导师特聘。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工作。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承担教学工作,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计划》),全面安排和部署“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计划》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您谈谈《计划》出台的背景
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对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2020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省广大教师寄语,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这对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启动实施“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二、请您介绍《计划》的起草过程
答: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前期组织《计划》研制组深入部分职业院校,通过座谈会形式,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分别开展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专家调研会;通过线上等形式,深度访谈专家学者,听取意见建议。二是总结实施经验。组织全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专家组对“十三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情况及承训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询导,梳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效和问题,结合专题调研结果,研究制订《计划》和指导方案。三是征求各方意见。广泛听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院校负责人、教师代表、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在充分借鉴基层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正式颁布实施《计划》。
三、请您介绍《计划》的主要内容
答:《计划》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总体要求。对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聚焦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把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教师企业实践等作为重点内容。二是重点任务。在培训内容方面,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聚焦1+X证书制度和企业实践,同时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培训体系方面,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方面,打造高水平教师培训机构,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推进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在监督考核评价方面,定期组织开展质量监测、视导调研和跟踪问效,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实施过程及成效的绩效考核。三是保障措施。明确国家、省、市、县、校级培训重点,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地方责任。明确经费使用要求,强化地方支出,加强经费保障。要求地方制定“十四五”时期实施规划,每年按要求报送年度实施方案。
四、请您谈谈“十四五”时期《计划》有哪些创新?
答:《计划》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推出课程实施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1+X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访学研修等五大举措,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二是校企双向交流,深化产教融合。一方面选派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到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采用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顶岗、参与研发项目、兼职任职等方式,开展产学研训一体化岗位实践;一方面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工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工作的常态化机制。
三是启动“双名”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开展名师、名匠团队培育、名校长、书记培育、培训者团队建设,通过示范引领、重点推进、以点带面,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对提高《计划》实施质量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负责《计划》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年度任务部署和绩效评价,优化工作推进相关制度。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本地区年度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跟踪问效。
二是明确各级任务。进一步明确国家、省、市(区)、县、校各级主要任务。国家级培训主要面向专业带头人、名师校长(书记)和培训者,省级培训主要面向骨干教师、小众专业专任教师,市(区)县培训主要面向中职院校教师,校本研修主要面向高职院校教师。
三是完善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资金渠道对《计划》实施予以支持,各地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确保经费按时拨付。经费投入要进一步突出改革导向。严格界定经费开支范围,规范拨付流程,加强经费使用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是开展督查评估。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采取专家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网络监测评估、学员匿名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机构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分配、任务调整的重要参考。
来源:教育部
JYPC考试认证中心,由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于1999年投资创办。它是国内目前较权威的第三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已从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长达20年之久。职业素养,从少儿抓起。为更好地发挥JYPC考试认证中心的影响力,提升少年儿童职业兴趣,发掘少年儿童特长与潜能,帮助学校和家长规划孩子的职业生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筹备,少儿考级系列网站已全部建成。。
官网地址:
职业技能考试网:www.zgks.org。
少儿考级网: www.sekjw.com 。
上一篇:吉他教育 | 吉他考级,到底有什么用?(图文) 下一篇:少儿漫画考级大纲(图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